界面新闻记者|庄键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靴子落地。
欧盟委员会6月12日宣布,作为正在进行的反补贴调查的一部分,其已得出临时性结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损害,其因此预先披露了将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惩罚关税。
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国政府未能就此达成有效解决办法,此项关税政策将由7月4日起实施。其中,三家被抽样的中国汽车生产商比亚迪(002594.SZ)、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被分别征收17.4%、20%和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关税,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38.1%的关税。上述关税政策将在现有关税税率10%的基础上加征。
睿咨得能源副总裁付多向界面新闻分析称,关税政策的实施将导致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售价提高,进而可能影响销量。他认为,如果车企选择以降价的措施来获得市场竞争力,可能会压缩动力电池的采购价格,使得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短期内面临盈利压力。
欧盟中国商会今日发布的声明称,调研显示,对大多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对其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的17.4%-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在加征关税后,中国电动汽车能否维持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对动力电池产业有何影响?决定着对动力电池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去年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欧洲售出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8%,并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15%。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占率,是由中国电动车相较欧洲车型普遍存在20%左右的价格优势所致。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多次表示,欧洲需要采取行动,阻止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电动汽车充斥欧盟市场。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以确定是否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目的是保护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免受得到国家补贴,因而价格更低的中国商品的影响。
“为了规避关税政策,整车企业用于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未来将更多选择在欧洲等中国以外的地区进行生产,将带动中国动力电池的出口增加。”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中国电池企业加快欧洲在建产能的建设,以此实现与车厂的本地化配套。
一位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人士认为,欧盟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出台的关税政策,更多是出于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考虑。他分析称,在动力电池产业,欧盟采取的策略是依赖中国电池产业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但是需要其在欧洲建厂,以保障本土的供应链安全。
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均已在欧洲有产能布局。
付多认为,如果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考虑加大欧洲设厂力度,可能会加快上述电池企业的投产进度。此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可能会调整海外产能规划,特别是选择在中国车企已经布局的东南亚国家。包括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国内企业均在东南亚投资设立了整车制造工厂。
另一位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人士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目前欧美都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关税的背景下,整车企业可能考虑在东南亚等地布局产能出口至欧美市场,在此情况下,也将涉及到动力电池等上游供应链在当地的本土化。
美国白宫今年5月发布声明称,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升至100%,此项措施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做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今日回应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我们敦促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林剑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