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霸、学神们量身定做的,普通学生可以先略过,有时间再挑战一下,尤其是第一个小问题,一般都不会太难。
不一定是为考取“清北复交浙科南”的学生准备的,但是,如果目标是这7间985里面的牛校(清华、北大)或其他5所名校,这压轴题就必须做好(正确率在80%以上),除非其他科目的成绩高到能填补这个窟窿,否则一般都没什么戏!
一张高考物理试卷,基础题、中档题一般占80%+,在规定的时间内(理综物理作答必须是60分钟~65分钟)把这两部分答好,物理都可以打88分或以上了(按总分110计算)。
比如,我们广东用的2019年全国Ⅰ卷(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山东广东,安徽福建都在用,真题见图。):
① 选择题(48分)占有42分的力学、电磁学内容,剩下的6分是第一题原子物理的“氢原子能级”。
② 必考题(47分)全部都是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
③ 其余的15分为热学板块的“理想气体”(选做题)。
全卷统计下来,基础题、中档题共90分,约占总分值的81.8%,其中的实验题和选做题要尽可能多拿点分,因为这两种题里面的“弯弯绕”不多,出题人设置的思维障碍较少(就是有也比较容易越过去的)。
广州考生选做选修3-3教材的题,本卷选做题的第二个小题,是瓶装氩气的充气问题,本质上是气体的变质量问题,换作以前, 用克拉珀龙方程,一步就可以解决了。 但是,现行的人教版物理选修3-3教材已经没有收录这个方程了,所以,只能另想他法。
怎么破?
关键是要解决究竟有多少立方米的氩气充进了炉腔内 ,只要画出简图来分析就一目了然了。
至于第25道题也就是压轴题的第一个小问,为求物块B的质量,根据两个守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一个守恒生成一个方程,列出两个方程后,联立求解就搞定了,一点儿也不难。
每次高考后常常有学生跟我们说,老师,如果再给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好了,很多题就都能解出来……想得美!哪里有这种好事?要知道, 任何限时考试考查的就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高考当然也不例外,光是会还不够,还得快! 当然,这里说的是稳中求快,只有速度而没有准确度的答题,再快也惘然,最后必将徒劳无功而返。
语文课本上“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的故事,当中蕴含的道理大家都晓得的。
所以,高考物理复习花大力气、下狠工夫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快又好地答完基础和中档这两部分的题才是取得高分的王道,不能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知道这句话你是听谁说的,看似有道理,其实有些武断。
尽管大部分情况下,物理最后一道大题是压轴题,拿满分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并不是每年都是。有的年份,最后一道题就是一道经典的电磁感应或者经典的复合场的问题。不涉及现代 科技 ,也不涉及复杂的背景知识。这个时候,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都是有突破的可能的。
即便最后一道题压轴压实了,确实挺难,也并不一定不能突破。有的时候难度体现在高起点上,但高起点的题目往往落点低。只要把题目中的背景知识吃透,也有可能有突破。所以,遇到看似傻大难的最后一道题目的时候,不要着急忙慌去放弃,怎么也得读一遍题再决定要不要投入时间。
即便是放弃,也别全放弃,往往第一问或者前两问比较简单。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既然是选拔性考试题目难度就需要有区分度,最后一题就是为了把最顶尖的那一部分物理同学区分开来的手段。
如果单纯的理解成区分北大清华有点片面了,能做出最后一题的只能说明物理这一科厉害,但能去清华北大的同学说明每一科都很厉害。
你只能拿到你能力到达的分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高考前就做过全国近三年甚至五年的所有试卷,个人观点如下:
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
出题的类型与试卷结构是有章法的
老师不是教你如何解答题目
而是教你如何自己出一套高考试卷。
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模块问题的类型与难度组合的规律,而且一个模块中一般会有一到二个问题,比同组其它题难一点。并不是试卷最后一道大题,如何难。
老师也会教你如何阅卷,如何认定得分有效,
对于最难的大题,是有解答技巧的,不会做,拿一半分是可能的。
到最后算总分你会发现,不是某一模块,某一题拉开的差距,而是每个模块那一两个题。
比如数学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不用给我试卷,我也知道哪个类型的第几题是争取的,哪些是会做的。
高分一定是全面的,不是用一个题能决定的,比如语文最大一题作文:
看什么题了,对于同一个学生,出题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顺手的一干到底,不顺手的要反复斟酌。
我个人体会,高考试卷,是有章法可循的,高分的人都是出卷阅卷水平,而不是每天练习做卷。
1992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那一年,我物理八十多分。满分一百分。我依晰记得,那年物理的最后一题,我是做出来了的。说实话,说没难度,现在回想起来,不可能。但是物理和数学的难度,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难度,可比性不大。而且我记得清楚,高考的物理题,尤其是最后的几道大题,你不大可能在以前做模拟题时见过。都是比较新型的。但即便如此,当我在网上QQ群,加的物理群,与人谈论物理题时,我的确很难遇到对手。但是,我也不能算是绝对的天才。我只是物理比较有天赋而已。
但是有一点是很明显的。高考中的数学最后一题,能做出来的,得一般是清华级别的。但是物理则不然。可能能做出来的,要相对较多。
这是因为物理的难度和数学走的是不同的路数。至于二者的区别,这么多年,我也没想明白。
我同时还要强调一点。因为我数学只是稍好,并不像物理一般有天赋。同时,我因为记忆力极差,而一九九三年高考,还要考政治英语。所以我只考上了佳木斯工学院。省属大学。
所以我认为,说物理最后一题是给北大清华准备的,这个并不准确。能做出最后一题的,二本,一本,均会有很多人。
出现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第一,物理题,它本身受科目所限,你要出一道只能北大清华做出的题,那么,它的难度,难点,可能会脱离了物理这个科目所在。
那也就是一道题,本来是物理题,你非要强行把别的非物理式的思维强加进来,从而增加起难度。
说到这点,我不得不提我参加的一九九三年高考物理,全国卷。那有可能是史上最难的一次试卷。我第一年参加高考,物理八十多分,满分一百分。第二次,一九九三年,满分一百分,我只打了五十多分。
这么多年,我一直纠结为何。前一阵,我四十六岁,然后我加了物理群,问了别人当年的题,我把题发到群里,结果,可能是一个选择填空题,可是基本没人做得出来。做出来了,答案对了,也是蒙的。
可见这年的题的难度之大。
这年的物理题,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它难不在物理这科目上,而是扯一些没用的蛋。
我记得,其中有个六分的题,前一阵搜这年的试卷,看到的。因为那一年的物理题,别的没记住,记得最清晰的是一道杆称题。
这道杆称题,才六分。可是我在物理群问了,几个物理群问,无一人做出。
我得承认,这题在考场,我做不出来。但是给我时间,五小时,十小时,二十小时,我觉得我可以做出来。原因很简单。我的思维适合于物理思维。但不太适合数学思维。虽说数学我也比较强。
这杆称题,出的有两个毛病,第一,它的考点,是考的一种脱离了物理的机巧,而非侧重对于物理科目的本身的机巧。
按理说,这没问题,但问题在于,模拟题里的机巧,全循规蹈距,全是侧重物理的。而这杆称的题,它侧重于与物理无关的机巧。呵呵。有点意思。
第二点,就是杆称这东西,可能人人都见过。但是,谁研究过它?我家有杆称,我也见过。可是我从未研究过它。所以,当考题出来以后,我连杆称的结构都弄不清楚。
那我就不明白了,这题在学生们连杆称结构都不没研究的情况下,让学生做,是何意思?难道侧重点不是物理的平衡与杠杆,而是杆称的结构吗?
这是最有趣的一点。
好吧,谢谢大家!
并不是物理最后一题难度是有的但不是说给清华北大准备的多做点高考最后题总结一些方法最重要,我是偏科了语文英语差了[捂脸][捂脸]
好像都挺明白是的!那叫高考!选拔人才的!都会!拼谁准确率高?谁答的快?不长脑子!家里有过高考孩子的都知道!在平行班级的孩子!像数学啥的最后的题老师基本都不讲的!因为讲完这个题!下次变个题!你还是不会!前两问你能答就得点分!最后的难题都能答上就都上985了!
清华北大每年招多少学生?你算算就知道了。我记得有一年变态的最后一题,得分率为0.4%,满分20分的话,你可以算出来,理论上有多少学生得到满分。
这是别人说出来安慰自己的话
最后一题,想考985、211的学生都不能放弃
我最后一题做出来了,物理100分,然而并不影响我读双非重点大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