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0篇(最少20篇)
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③、被,覆盖。
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
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
2. 求高考古诗文鉴赏和文言文答题的套路仅供参考
(不举例子,那些都是复制粘贴的,不实在)
古诗鉴赏
首先,看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不必分析的面面具到,看明白个大概就好,然后,尽量找出能表达诗人心情的字,大部分表达心情的都是翻译做 动词 的字。
联系当时的背景,考试出的要是名人的话,现在可以尽量多看点关于名人的资料,他们写的诗基本上与自己的事业,生活条件,志向,有关系。
大概就是这个套路,不了解怕答错的话,可以不必在诗的细节上做文章,谈谈作者的心境,结合当时的局势,怎么也拿到70%的分。
文言文
这东西不太好在短时间内掌握,建议拿《二十四史》多翻翻看看,读顺畅了主观题自然可以答出个大概,看资料对照翻译多留心动词,介词。
总结下,我认为古代跟现代文难理解就是在动词上,他们跟咱们的动作表达方式差太多,还有就是古文要常积累,耳濡目染,不是系统能复习的了的,也许,一天练一篇文言文,要比你背一些字,词的用法强的多。总接触,自然就习惯了。
我高考的时候古文方面一分没丢,上文可能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理解。
最后,祝你考出个好成绩~~~
3. 求文言文与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对主题的理解看起来难,实际上是比较容易作答的。鉴赏分析诗歌内容,主要是看它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倾诉什么,发现什么,追求什么,解释什么,批评什么,描绘什么,忧虑什么,思考什么,表达什么,只要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来研究,就能够作出正确的诠释。
(一)从标题含义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
常言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广泛丰富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二)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古人写诗文,常常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很多诗歌,其景色之“冷”“热”往往就是 作家情感变化的“晴雨表”。
(三)从作家曲折多变的人生,窥测诗歌的写作意图
常言道“诗言志”。古代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深广的主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四)从诗歌中典故的含义探寻诗歌的主题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二、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特别注意的是,对多音多义词的理解,要在吃透整诗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义。对一些词的附加语义(感 *** 彩,语境语意)要结合诗境考虑。对诗歌句子的理解更要从全诗入手,看是写景还是抒情,是实写还是虚写,是涵咏深刻
哲理性强,还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强,进而对之作出正确的解释。
三、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要尽可能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看诗歌是写自然界的景,还是抒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还是直接出现抒情主人公的身影;看诗歌是表“小我”志趣,还是发“大我”情怀。
四、对诗歌风格与体裁的研判,需要掌握有关的诗歌常识。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诗歌以及相关的知识短文,如“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等。
五、对艺术技巧的研判是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揣摩体会。考试时有可能考表达方式,有可能考修辞手法,有可能考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借代、仿拟、摹状等等,表现手法主要有:烘托、映衬、象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实写,有虚写;有触景生情,有寓情于景等等。这些平时要注意学习掌握。
文言文阅读
我提一个建议,那就是先做最后一个题(第7题)。为什么呢?老师曾反复要求大家,解答阅读题时要做到先“两通读”,即通读全文和通读全部试题。可有些同学就是做不到,常常是文也不读就做第一个词语解释的题,做不通时再回头去找含被解释词语的句子。为了克服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建议先做最后一题。因为这道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通读全文就无法做,这样就能引导你必须先通读全文再做这4道题。另外,7题的四个选项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对做前面2道题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文言文阅读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翻译要落实到“点”。
文言文的考核,其重点无疑在文言知识的考核 (当然不是不重视思想内容),因此,文言文的备考一定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至于文言翻译题,是考查学生文言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这一点我们尤其要注意。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做文言文翻译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草稿纸。先将要翻译的句子写上,然后一一对照,字字落实,再组合成合理通顺的句子,检查无误后,方可誊写到试卷上。
4. 求文言文与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正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对主题的理解看起来难,实际上是比较容易作答的。
鉴赏分析诗歌内容,主要是看它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倾诉什么,发现什么,追求什么,解释什么,批评什么,描绘什么,忧虑什么,思考什么,表达什么,只要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来研究,就能够作出正确的诠释。(一)从标题含义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常言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广泛丰富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古人写诗文,常常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很多诗歌,其景色之“冷”“热”往往就是 作家情感变化的“晴雨表”。 (三)从作家曲折多变的人生,窥测诗歌的写作意图 常言道“诗言志”。
古代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深广的主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四)从诗歌中典故的含义探寻诗歌的主题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二、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特别注意的是,对多音多义词的理解,要在吃透整诗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义。
对一些词的附加语义(感 *** 彩,语境语意)要结合诗境考虑。对诗歌句子的理解更要从全诗入手,看是写景还是抒情,是实写还是虚写,是涵咏深刻哲理性强,还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强,进而对之作出正确的解释。
三、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要尽可能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看诗歌是写自然界的景,还是抒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还是直接出现抒情主人公的身影;看诗歌是表“小我”志趣,还是发“大我”情怀。
四、对诗歌风格与体裁的研判,需要掌握有关的诗歌常识。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诗歌以及相关的知识短文,如“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等。
五、对艺术技巧的研判是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揣摩体会。考试时有可能考表达方式,有可能考修辞手法,有可能考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借代、仿拟、摹状等等,表现手法主要有:烘托、映衬、象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实写,有虚写;有触景生情,有寓情于景等等。这些平时要注意学习掌握。
文言文阅读我提一个建议,那就是先做最后一个题(第7题)。为什么呢?老师曾反复要求大家,解答阅读题时要做到先“两通读”,即通读全文和通读全部试题。
可有些同学就是做不到,常常是文也不读就做第一个词语解释的题,做不通时再回头去找含被解释词语的句子。为了克服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建议先做最后一题。
因为这道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通读全文就无法做,这样就能引导你必须先通读全文再做这4道题。另外,7题的四个选项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对做前面2道题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文言文阅读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翻译要落实到“点”。文言文的考核,其重点无疑在文言知识的考核 (当然不是不重视思想内容),因此,文言文的备考一定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
至于文言翻译题,是考查学生文言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这一点我们尤其要注意。
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做文言文翻译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草稿纸。
先将要翻译的句子写上,然后一一对照,字字落实,再组合成合理通顺的句子,检查无误后,方可誊写到试卷上。
5. 高中文言文和古诗鉴赏不断训练会有用吗很有用的
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尤其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主体,文意理解题注意一些字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与我们当代意义不同,出题者一般会在这种词语上挖坑;字词含义题注意词性,被动,使动等用法;不清楚你们的卷子上还有什么题型
古诗词鉴赏题推荐你反复做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原题,仔细研究答案,一字一句研读答案,弄清楚他每一条答案来源于诗词的哪一句,每天都看几遍,温故而知新,这部分不需要做太多题目,但要注意你选做的题目一定要是精品题目,答案一定要仔细研究,从中找出规律,老师给总结的答题套路也要记住,高考实在不会就套这些套路
我这里还有我去年高考前整理的语文阅读知识点,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
6. 我今年高二,高考用全国卷,古文和作文该怎么学全国卷的话,古文包括文言文和古寺词鉴赏两部分。
这几年的文言文,呈现出一个特点,它的选材基本上都出自于《二十四史》中的内容,山水啊,田园啊什么的很少出现,平时多注意这一方面。题目的话,包括古诗词解释,断句,一级根据文章判断正误。
找对应的题目,多做就可以。古诗词鉴赏的话,我也没找到什么好的方法,用的是笨办法,多做。
先自己做,再对答案,出来自己的,多背几遍,循环,就可以了。古诗文一般拿不到满分的。
作文的话,最讨巧的是,三段论,出论点,论证,论述结论。论证过程中,加入一些课本里的东西,但是不要搞那些陈词滥调,什么司马迁啊,屈原的,有一些相对来说不常用,还有时事类型。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无法比较,从往年来看,三套试卷在难度上是相当的,并不存在等级、难度上的划分。
而且,不管学生做的是什么难度系数的题、得的分数高低,最后录取的依据是高校在学生所在地区的招生计划,以及学生在所在地区的排名。高考所谓的相对公平更多是体现在学生是和所在地区的所有考生一起竞争,竞争范围远远大于学校年级排名,基数更大,公平性相对更高。
扩展资料:
全国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百度百科-全国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